calendar import day_nameprint((1+4j) ** 2) print((1+4j)*(1-4j)) #此处的1+4j是复数,虚数单位用j表示 a = type(1+4j) b = type(a) print(a) print(b) #用type函数查看变量a和b的类型,并输出 print("100整除2得:%d" % (100%2)) #用 %d 来充当整数的占位符,用%f充当浮点数占位符,用%s充当字符串占位符 name = "小王" age = 19 print("这个青年名叫 "+ name + "他的年龄是 "+ str(age)) #输出字符串,将age这个整数变量用str()函数转变为字符串 pai = 3.1415926535 print("圆周率保留五位小数是:{:.5f}".format(pai)) # {}大括号是占位符,:.5f表示不限制长度,保留五位浮点数,后面用格式化函数format补充占 year = 2025 month = 7 day = 30 print(year%month) print(f"今天的日期是{year}年,{month}月,{day}日") print(type(year))#此处的三个变量都是整数类型 # f"" 用来快速格式化后面大括号内的内容,例如上面这个就是将三个整数格式化为了字符串(我用计算证明了) author_name = input("请输入author_name:" ) print(f"your name is{author_name}")
# 写函数的时候用 print 输出好还是用 return 输出好?
# 一、用 return 的优势
单一职责原则
函数的核心职责是 “计算数据”(实现加法逻辑),而 “输出结果” 属于展示层面的行为。第一种方式中,plus
函数专注于计算a + b
的结果并通过return
返回,把 “计算” 和 “输出” 的职责分开,符合编程里的单一职责原则,函数功能更纯粹、清晰。
比如,后续如果不想打印结果,而是要把这个和用于其他计算(如参与更复杂的公式、存入列表等),直接使用return
的结果即可,灵活性更高。结果可复用
return
返回的是一个明确的值,这个值可以被调用处灵活处理:既可以用print
输出,也能赋值给变量参与其他逻辑。例如:
python
运行
result = plus(a, b) # 结果存到变量,后续可用于其他操作
new_result = result + 10 # 基于加法结果再做运算
print(new_result)
如果是第二种方式(函数内部直接 print
),就无法直接获取计算结果做后续处理,函数的复用性大打折扣。
- 符合函数设计理念
函数的本质是 “输入一些数据,经过处理后输出(返回)另一些数据”,return
是实现这一流程的标准方式。它清晰地界定了函数的输入输出,让代码逻辑更易理解、维护,其他人阅读代码时,能快速知道函数会产出什么结果。
# 作用域
- 函数中如果定义了变量,那么这个变量就只能在函数内使用,是一个局部变量,如果在函数外使用会报错
- 如果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同名,在函数中优先调用局部变量,除非声明 global XXXX
- for 循环里的变量可以在循环外使用,虽然可以但是不建议,这不标准
# for 循环体
- python 中的 for 循环和 c 语言中的 for 循环有较大差别,c 语言中 for 后面的括号跟着执行条件,在执行循环之前先判断条件。而 python 中的 for 指令默认遍历,如果想要加条件需要在循环体中加。